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。是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浓厚民俗特点的民居。故居包括正房、东西厢房、碾房、磨房、粮仓房等20余房间。

工具/原料
乌兰夫故居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左旗塔布赛村。是上世纪初我国北方地区具有浓厚民俗特点的民居。故居包括正房、东西厢房、碾房、磨房、粮仓房等20余房间。2006年重新修葺后对游人开放。整个建筑有故居原貌、展室、书画厅、音像厅、碑墙、怀泽亭、停车场以及乌兰夫家碾打、晾晒粮食的场面和乌兰夫童年时玩耍的芷芨滩等展览内容。总占地面积20亩。
景点介绍
1、第一部分为青少年时期 介绍了乌兰夫出生时的家庭背景,以及他幼年的求学情况。通过学习,使他明白了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。1919年,乌兰夫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归绥土默特高等小学校继续求学。从此走出这座农家大院,迈出了寻求知识、寻求真理的第一步。

2、第二部分为故乡的日子 展示了1929年6月,乌兰夫受组织委派离开莫斯科,回到内蒙古西部开展革命斗争。 组建中共西蒙工委,积极开展恢复党组织,成立农民协会,培养革命干部等工作,使遭受严重挫折的革命力量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。在他的影响下,一大批进步青年从这里走上了争取民族平等、民族解放的道路。

3、第三部分为故土情深 见绍了1941年,乌兰夫根据党组织安排,带着妻儿离开新三师奔赴延安。全家人从此离开故乡。作为生长和战斗过的地方,乌兰夫深爱着、关心着他的故乡,自治区成立后,乌兰夫先后六次回故乡看望乡亲们的情景。

4、第四部分为光辉历程 展示了1945年,乌兰夫受中共中央派遣,离开延安,回到内蒙古地区开展工作。从临危受命解散“内蒙古人民共和国临时政府”,到成立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;从宣传我党的民族政策统一内蒙古东西部,到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政府;从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地区的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,到发展繁荣内蒙古经济的独特经验;从主持领导全国的民族统战工作,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民族法典的诞生!在六十五年的革命生涯中,他把自己的一生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党和人民事业的革命历程。
